![](/__local/7/CC/B3/DFF09E7EFF1B82D3AFFA1BAB3BB_42ADBB20_603F0.jpg?e=.jpg)
地大新闻网讯 (记者 孙彦钦 通讯员 殷茵 宋虎跃)11月7日,由我校牵头,武汉大学、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建的湖北省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启动大会暨“流域地球系统科学与长江发展”高端论坛在校召开。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郑永飞、刘丛强、崔鹏、谢树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杨春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湖北省科学技术厅领导,湖北省地学中心共建单位领导,地球科学领域专家,我校校长李建威,以及教师、学生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__local/C/B6/B4/548A939A569C4F094B49D9635D6_8F974836_66891.jpg?e=.jpg)
李建威在致辞中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厅,长期以来对我校地球科学基础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地球科学作为研究地球的结构、形成、演化的基础学科,对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双碳”目标、区域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我校因“地”而生,地球科学学科是学校的优势特色,更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他希望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能进一步梳理出地球科学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充分认识优势与短板,找准传承与创新突破口,团结共建单位,把中心建设好。
![](/__local/B/A3/EF/84871265F9D32C0FB0B9BEEEB8D_39038237_65C1B.jpg?e=.jpg)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实验室处处长粘来霞表示,地球科学基础学科是湖北省的传统优势学科,湖北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推进建设省级地球学科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并给予稳定支持。该中心的建设将全面加强地球科学基础研究,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推动长江流域和湖北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__local/9/69/D1/A3242CA98A1DA70D8F1DDA85906_EB5847D3_5F551.jpg?e=.jpg)
共建单位代表共同启动湖北省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__local/8/5C/D8/FC7AD3DBBC5A1040B3FDBFDA24B_6EAFB9A8_65AE3.jpg?e=.jpg)
李建威为湖北省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谢树成院士颁发聘书。
![](/__local/E/02/B0/5794740A56851F944487C6DFD38_53F6A435_7F433.jpg?e=.jpg)
![](/__local/A/B1/20/593AB6B8EA83FF210F3C50871C2_E3B08B68_706FA.jpg?e=.jpg)
![](/__local/A/E0/BF/D89ECB9C05514B9C55CB6FB2F81_BE3A692D_74BC2.jpg?e=.jpg)
谢树成院士为中心自主研究项目负责人颁发证书。
![](/__local/6/46/AE/437B5EF04DDA3C494CE6C99A8EF_DDDDDD1C_504B0.jpg?e=.jpg)
谢树成院士介绍,长江流域具有非常复杂的地球深部过程,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建设了重大的人类工程,孕育出悠久而灿烂的长江文化,推动了现代文明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北省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经湖北省科技厅批复,将以长江流域及其周缘为研究基地,突破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领域,聚焦浅表过程与宜居地球、深地过程与深地探测、深时过程与生命演化、圈层耦合与资源能源、行星地质与深空探测、地学信息与智慧地球等方向开展研究。他希望通过跨学科多平台的碰撞与交流,将地球科学科学前沿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目标融合,提升流域地球系统科学服务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流域地球系统科学与长江发展”高端论坛环节,李德仁院士、毛景文院士、崔鹏院士、郑永飞院士、刘丛强院士、杨春和院士、方勤研究员围绕时空智能、长江中下游成矿机理与找矿突破、山区绿色减灾、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势态、深地储能、长江文明与生态环境等主题进行报告交流。(编辑 孙彦钦 审稿 陈华文)